原文在此。
————翻译分隔线————
编译器(7)-扫描
第一部分:介绍
第二部分:编译、转译和解释
第三部分:编译器设计概览
第四部分:语言设计概述
第五部分:Calc 1 语言规格说明书
第六部分:标识符
现在终于可以开始在扫描器上工作了。 Continue reading [翻译]编译器(7)-扫描
原文在此。另外推荐阅读王大师的“设计和开发 Yin 语言”,你会看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语言设计思路。
————翻译分隔线————
第一部分:介绍
第二部分:编译、转译和解释
第三部分:编译器设计概览
在第一部分概述了这一系列文章将介绍的内容。在第二、三部分粗略的浏览了计算机语言编译的各个步骤。
在本文中,将会比上几篇概述介绍的内容略微详细一些。我将讨论语言的规格说明书。 Continue reading [翻译]编译器(4)-语言设计
原文在此。
————翻译分隔线————
简单来说,是一个计算器。一个用于超级简单的数学语言的编译器。 Continue reading [翻译]编译器(3)-编译器设计概览
原文在此。
————翻译分隔线————
第一部分作为这一系列文章的介绍。
在第二部分,在真正深入到编译实际的步骤之前,我会对一些定义作一些概述。 Continue reading [翻译]编译器(2)-编译、转译和解释
好文不多说,系列长文,大家耐心等吧。原文在此。
————翻译分隔线————
我对编译器的工作原理已经感兴趣很久了。神秘的指令和奇异的行为总是会令我迷惑不已。也从未真正理解优化是如何进行的,以及编译器又是如何知道我到底做错了什么。
当我决定学习如何编写编译器的时候,我发现有许多关于这个领域的术语和缩写。什么是 SLR 或 LALR 解析器?什么是该死的词位(lexeme)或有限自动机(finite automata)?什么是递归下降分析(recursive-descent parsing)?什么是 AST?
最开始的时候,这真是铺天盖地。 Continue reading [翻译]编译器(1)-使用 Go 开发编译器
来自邮件列表的旧文一篇,不过很有料。加上最近正好大量用到 Lua,所以翻译出来。说实话,跟 Go 配合的 Lua 的封装,比已有的 Python 封装要好用很多。
————翻译分隔线————
主题:回复:Lua 做对了什么?
发信人:Miles Bader
日期:2012-04-09 星期一 17:03:27 +0900
Emeka
> 大家好,
>
> 我是一名南森大学的学生,我选择了 Lua 语言作为业余爱好。
> 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让这个语言与众不同?
> 它为编程语言带来了什么?还有特别的特性。
>
> 此致,\Emeka
> —
> *Satajanus Nig. Ltd
>
> *
Continue reading [翻译] Lua 做对了什么?
I’m happy to announce the system operations cluster: Z-Node here.
https://github.com/mikespook/z-node
Z-Node is a cluster for helping system operations. It works with Doozer and ZooKeeper cluster.
Every Z-Node watches at least two files:
Z-Node will register itself as file /z-node/info/$HOST/$PID with running informations. It watches the file /z-node/node/$HOST/$PID for one-node tasks. When the file was changed, Z-Node will be notified.
All of Z-Nodes watch the file /z-node/$REGION/wire for cluster tasks. When the file is changed, all of Z-Nodes will be notified.
The skynet project enlightened me on the developing with Z-Node. Also, I’m a user with skynet. 🙂
So, express my thanks to the skynet’s founder – Brian Ketelsen.
Thank you for your great job!
这是 Joe Armstrong,Erlang 之父在昨天(2013-01-24)发表在 Erlang 邮件列表里的内容。详细解说了他自己从开始学习编码到发明 Erlang 的整个历史。并且,对如何学习编程;如何成为大牛等一系列热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当然,文中槽点无数(包括坚定不移的黑我大PHP)。这也是我觉得有必要翻译出来的原因之一。
由于是发在邮件列表的,所以原文是没有正式的标题的。我从 HN 上抄了这个标题回来。
整体上,虽然是和 Erlang 相关的话题。但是读过之后,会突然领会到 Golang Team 一直以来坚持的一些东西的更深层次的含义。
————翻译分隔线————
回到过去……
当我开始学习编程的时候(1967),我可以在 FORTRAN 和(传说中的)Algol 之间选择,不过没有任何人了解 Algol,所以我选择了 FORTRAN。
编程的一个周期是三个星期
编译器遇到第一个语法错误的时候会终止运行,这会将你带回第一周——因此,如果在你的程序中有十个错误,它会需要花费 30 周的时间让它运行起来。
这种氛围是非常好的——教会大家不要犯错,并且首先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