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西北偏北男人带刀》

买这本书的时候,已经距现在半年有余了吧。买的时候就凑巧:在计算机图书的架子前面消磨了近 4 个小时一无所获,不知不觉走到散文、诗歌的书架前。一眼就相中了这本书,不是别的,是这种封面看起来很舒服。更可能是跟我第一张从西站邮局前地摊上买来的邮票有关。很像!NND!现在想起来,卖邮票那鸟人应该是吭了老子的钱了。

其实早就想写点什么,一直没写。广州这个地方,不忙的时候可以天天喝茶,忙的时候可以天天看别人喝茶。cao!

记得去年曾经看报纸上有篇文章,写的是关于什么样的人可以叫做广州人。当时看过感觉唏嘘不已,自己虽然户口已经迁入广州,如果没有更好的去处。可能要在这个地方呆个十年八年也说不定。但是终究不能被称作广州人。例如纯正的粤语听说等等,足以让我头大。

张海龙这个名字,隐约有些印象。不是因为我进入附中的那年他离开师大。也不是因为有一群被称为奇才的狐朋狗友在一中上学(那几个孙子保不准让张海龙上过课,师大毕业第一年,通常会去教初一,特别是一中那种官僚作风严重的地方)。而是“纸老虎传媒”那个圈子,有几个朋友曾经提过那么一嘴。不过也没放在心上。第一,我是一个纯正的拿工学学士的工科毕业生。对于这种矫情的传媒的事情,一直不太那么在意。第二,上网也近 10 年了,什么风啊浪啊的见多了,似乎多那么一个或者几个,又或者几百个有一些影响力或者压根屁都不是的网站、论坛、圈子已经习以为常。毕竟不是搞风投的,没那么鹰眼。

这本书,到是没什么矫情。朴实无华得像白马浪河滩子上面的石头。讲述的都是兰州的那些事情。什么河边的茶摊子、西站的夜总会、华陵山的十二窟……在兰州的时候,这些东西感觉就跟早上吃个牛肉面当早餐一样正常。但是当这些都变成了文字,只能看,不能置身其中时,就犹如在广州那些青海人开的兰州牛肉面馆里吃面一般不是滋味。原来,真的有些东西是要离开以后才能体会到。

实在不想就这么跟大家说:“这本书是本好书,是兰州人的都买回去看看!”但是又不知道还能怎么说。对了,谁算得上是兰州人呢?大家都是过客,就像我们这种生在兰州,长在兰州,上小学在兰州,上大学还在兰州的“兰州人”来说。甚少有祖上往前数三辈也都是实实在在的兰州人的。父母是上海支边跟着厂子过来的;家里是广东做生意迁来的;爷爷当年驻点修设备,一驻点就是三代人的……难道真的没有兰州人?

或许,早上吃个牛肉面,一抹嘴赶着去上班、上学的算是兰州人。晚上 8 点在河边听戏、打牌的算是兰州人。夜总会里不醉不睡的也是兰州人。在他乡的书店偶得一本关于兰州的书,就耿耿于怀半年,然后操起键盘,在上班时间拼凑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以表心志的也算是兰州人吧。

兰州人,早已跳出地域之外,跳出本地乡音之外,那是一种生活方式,当你融入他时,或者当你带着这种生活方式坐客他乡时。这个印记也都无法抹去了。

所以,觉着自己有这种印记的,都看看这本书吧。这本书其实还是有那么一点矫情,也还是有那么一点走味。不过仔细品,骨子里还是那么股子混水泡的石头味。

Join the Conversation

2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